吴乃宜,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普通村民,一个平凡的人却干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81岁高龄,用年迈的肩膀支撑起一个即将破落的家,省吃俭用替早逝的儿子还清信用社的贷款和渔具店的赊款共计40余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吴乃宜老人以其一言一行行为,在社会上树起了一座诚信的丰碑!
海边长大的吴乃宜老人,祖祖辈辈都从事渔业捕捞。八十多年从没有离开过家乡的老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膝下四个儿子,家境虽然贫困,但子从父业,都娶妻生子,吴乃宜老人享受着天伦之乐,小日子过得不错,一大家子的生活也很美满幸福。
但2006年遭遇“桑美”超强台风,这一切都变了。
2005年以前,老大吴秀柱带着兄弟四人靠一条小渔船在近海以撒渔为生。次年,兄弟四人见虾皮捕捞生产效益较好,就拿出多年积蓄40多万元,并从信用社借款18万元及从亲戚朋友处借款凑齐70万元买了一艘钢质渔轮,从各渔需品商店赊来各种渔具近30万元,兄弟四人共凑集一百多万,成为霞关镇第一批拥有钢质渔轮和先进捕捞工具的渔民。正当兄弟四人雄心勃勃准备靠这艘新渔轮发家致富时,梦想和希望却在一瞬间被“桑美”台风撕碎了。
2006年8月10日,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在苍南霞关登陆。当时,吴氏四兄弟正驾驶着渔船在沙埕港避风,谁想到,这原本是天然避风良港的福建沙埕港在“桑美”面前,显得脆弱不堪,起不到丝毫的屏障保护作用。台风登陆了,海面刮起了17级大风,毫无忌惮的肆虐着,岸边有许多房屋被大风刮倒,停泊在港口内的几十艘渔船也被台风刮翻、刮沉。吴氏四兄弟的钢质渔轮也被台风刮翻了,老三吴秀本被桅杆砸中,当场死亡;老四吴秀远被渔网缠住,沉向了海底;老大吴秀柱在渔船翻入水中的一瞬间,抢起身边的一只救生圈套在了水性最差的老二吴秀全身上,但巨浪一次又一次地把兄弟俩打向海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拼博,筋疲力尽的吴秀柱手脚开始抽筋,自知生存希望渺茫的吴秀柱,含着泪水对吴秀全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家里的二老在盼着我们回去,以后家里就全靠你了!”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吴秀全往前推去,一个巨浪打来,吴秀柱再也没有浮上来。在海上漂流了两个多小时后,吴秀全在福鼎罗唇被海军舰艇救起。
当噩耗传来,两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悲痛欲绝,体弱多病的吴乃宜老人更是悲到极点,几度晕厥。三个儿子去世后,吴乃宜曾一度陷入绝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位朋友的话惊醒了沉浸在绝望中的他:“你不能这样,那些借钱给你的人日子也不宽裕,难道你不管他们了吗?”
背负着欠信用社、亲戚朋友及渔具店近60万元的债务。忠厚、坚强的吴乃宜用瘦弱的肩膀勉强支撑起这个家。
上门准备讨要欠款的债主,看到吴乃宜的境况,大家都很难开口,也觉得借的钱肯定要不回来了。但吴乃宜对他们说:“我会想办法还债。”
一些乡邻闻讯后跑来劝他不要还,老人说:“做人要讲诚信,要凭良心,哪怕贷了国家一分钱都还。儿子已经死了,我不能丢儿子的脸,不能砸碎了我们吴家的诚信招牌啊,让老大、老三、老四死不瞑目啊!”还贷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他卖掉了渔船,用卖船所得的款项和政府补助款还清了四个儿子在信用社的贷款和在渔具店的赊款共计40余万元。
吴乃宜老人今年81岁了,他的老伴蔡细梅也已经76岁了,两老人还得担负起照顾两个未成年孙女的重任,靠着每月200元的低保金相依为命,生活极其清苦。邻居说:“为了还债,吴乃宜老夫妻每天都累得满脸疲倦,但他们从不向我们抱怨生活有多艰苦,我们村里人都为他诚信还债的毅力所感动。”
邻居陈老人告诉记者“吴乃宜为了还欠款,上午基本不吃饭,每天吃粥。为了节省开支,省下钱还债,这么多年他家没买过猪肉。”提起吴乃宜,邻居们纷纷打开话闸子。
目前,两个孙女的上学问题成了困扰老人的一块心病。
现在,唯一幸存的儿子吴秀全和妻子在台州玉环打工省吃俭用,为了还清剩下的20多万元欠款,儿子吴秀全和妻子已经三年没回家。
“城里人叫诚信,我们农民说有借有还,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没有文化的吴乃宜老人说起还钱的事,觉得天经地义。
凡注有"浙江好人网"或电头为"浙江好人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好人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好人网",并保留"浙江好人网"的电头。